2010-05-11 09:58:04
来源:水母网
《南泥湾》歌词
曲:马可
词:贺敬之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呀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呀一般。
如呀今的南泥湾,
与呀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是江南,
是呀江南。
又学习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
鲜花送模范。
《南泥湾》赏析
《南泥湾》共三段歌词,用一个民间气息极其浓厚的曲调,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1964年,这首《南泥湾》被镶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它曾激励了无数人,即使在我们今天再听这首歌时,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喜悦与激动,仍然可以使我们接受到革命优良传统的深刻教育。
郭振平 初晓磊 凌云鹏
《南泥湾》创作背景
这首被人们传唱了60多年的歌曲《南泥湾》是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一首陕北民歌,也是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34首插曲之一。
1938年日寇占领武汉后,逐步将主要军事力量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为了支持长期抗战,毛主席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第一二零师三五九旅,积极响应号召,于1940年底进驻南泥湾,开荒屯田,生产自救。在全体官兵的艰苦奋斗中,南泥湾彻底改变了模样。
1943年,延安军民到南泥湾去慰劳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创人员经过苦思冥想,构思出名为《挑花篮》的秧歌舞,插曲歌词的最后一段名叫《南泥湾》。贺敬之结合自己对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第三五九旅垦荒南泥湾的深刻认识和体会,一气呵成写出了歌词,作曲家马可则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它谱了曲,歌曲《南泥湾》就这样诞生了。后来,随着《挑花篮》在陕甘宁边区的巡回演出,特别是由一代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之后,这首歌迅速在边区走红,并传遍全国。
郭振平 初晓磊 凌云鹏
咏《南泥湾》
一曲花篮出柳行,英模保国汗花香。
同歌塞北江南韵,能把春光锁故乡。
宋玉美诗/潘英琪书
YMG记者 凌云鹏 整理
贺俊艳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