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5 09:22:09
来源:水母网
厦门市鼓浪屿的“英雄园”雕塑群像

第31集团军军史馆
位于厦门的某集团军军部有条“胶东路”
厦门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这里风光秀丽,是“国际花园城市”、“最浪漫休闲城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称赞厦门为“东方夏威夷”。厦门与近在咫尺的台湾金门岛隔海相望,曾是国共双方距离最短的前线阵地。自1949年解放厦门后的60多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1集团军一直驻守在厦门,肩负着保卫祖国东南海疆和支援福建建设的光荣任务。
2013年12月9日,我们从烟台远赴厦门,走进了60多年前从烟台走出去的第31集团军。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集团军大门,眼前是一条笔直宽敞的水泥路。在路的右边立着一块长方形大理石,上面镌刻着三个鲜红而醒目的大字:“胶东路”。“胶东路”三个大字下面是三行小字,上面刻着“1947年8月我部在山东招远、掖县地区组建,当年8月至12月参加了胶东保卫战。”
陪同我们参观的宣传处刘昕干事告诉我们:“在集团军军部办公区,有济南路、淮海路、823路等三、四条路,我们把主干路定为‘胶东路’,一是告诉人们,我们31集团军是从胶东走出来的,二是时刻提醒我们的官兵不要忘记了我军的‘根’,不要忘记了胶东的父老乡亲,不要忘记了‘胶东精神’。”
集团军办公大楼的左侧,有一幢雄伟的独体三层楼,这就是31集团军的军史馆。军史馆内用文字、图片、雕塑、实物和影像,全面展示了31集团军的成长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集团军是从胶东走出的第三支野战纵队,它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军区所属胶东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1947年初,为保卫胶东解放区,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华东军区所属胶东军区先后于2月组建了第5师;4月,组建了第6师;8月,组建了第7师。各师成立后,在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的指挥下,参加了沙河追击战、胶济路东段、太保庄战斗,积极配合华野主力作战。
1947年8月下旬,胶东军区前指及第5、6、7师改编为华野第13纵队,共2万3千余人。此时正值敌人准备向胶东大举进攻之际,在纵队司令员周志坚、政委廖海光的率领下,1947年9月参加胶东保卫战。10月4日,对掖县城发起攻击,全歼守敌3000余人。11月,敌整编第54师由莱阳东犯海阳时,13纵队奉命围困海阳,阻敌海运,在一个月围困战中,歼敌4100余人。1947年12月,13纵队配合7纵队三打城隍庙,攻克了莱阳城。接着,13纵队浴血奋战将军顶,进行了八昼夜的莱阳城保卫战,歼敌4400余人。1948年4月,第13纵队打出胶东,转战胶济路中段,参加潍县战役,解放了周村、张店、淄博和潍县。5月,13纵队挥师西进,参加津浦路中段战役。7月12日,13纵队与7纵队向兖州守敌第12军发起进攻,全歼守敌第10绥靖司令部及第12军,生俘敌第12师少将副师长孙焕彩等8名将官。1948年9月,第13纵队参加济南战役,担任攻城总预备队。他们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如同一把利剑,四个昼夜连破敌人的四道防线,特别是在攻破内城中起了重要作用,立下了特殊功劳,毛主席亲自签批中央军委授予第109团“济南第二团”光荣称号。同年11月,第13纵队参加淮海战役,按照粟裕命令,驰援刘邓大军,他们先是包围台儿庄,接着向曹八集攻击,击毙敌第44师师长刘声鹤,切断了黄百韬兵团退路,随后与江淮军区协同作战,解放灵璧。12月,第13纵队实施对黄维兵团连续10天的围攻,俘敌第18军军长杨伯涛,尔后转为截歼杜聿明集团的预备队。
1949年2月,第13纵队根据中央军委编制命令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31军,全军3万2千余人。4月,参加渡江战役,于靖江渡江登陆后,控制了江阴,占领武进,攻克宜兴,切断南京国民党东逃退路,围歼南逃之敌于郎溪、广德地区,歼敌1万7千余人。5月,第31军参加上海战役。7月,第31军向福建进军,先后参加福州、漳厦战役。10月15日,31军主力部队分别向鼓浪屿和厦门岛西北部的石湖山和塞上地区实施渡海攻击战,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厦门岛,以解放厦门岛的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诞生。建国以后,31军长期驻守厦门,担负炮击及沿海防空、反登陆、反空降等防御性作战任务,直至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了炮击。在解放战争中,第31集团军转战鲁、豫、皖、苏、沪、浙、闽等地,参加主要战役、战斗200多次,共歼敌16万余人,成为三野一支骁勇善战的劲旅。
在军史馆,我们见到了一张毛主席和陈毅司令员当年谈话的照片。毛主席问:“你把哪个军放在厦门岛了?战斗力如何?”陈毅回答说:“就是那个很能打仗的13纵队,甲等战斗力,部队有朝气。”毛主席满意地笑了。1951年3月,陈毅司令员亲临厦门前线视察,传达党中央、毛主席关于确保厦门的指示,陈毅司令员在鼓浪屿视察第93师278团时对指战员说:“你们这个军、你们这个师,你们这个团很能打仗,这次要你们确保厦门,不要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和希望,争取‘厦门军’的光荣称号。”
军史馆三楼是尚未对外开放的部分,陪同我们参观的夏干事,主动破例让我们到三楼拍一下“在各个时期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部分。他说:“这是31军牺牲的营以上烈士名单,一共150位烈士,其中132名是山东人,烟台、威海籍的就有82人。胶东人民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为31军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31军永远不会忘记他们。”2013年12月10日,我们登上了鼓浪屿。岛上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这里完好地汇集、保留着,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鼓浪屿上有一座山叫“旗仔尾山”,厦门和鼓浪屿解放后,为了纪念解放厦门、攻打鼓浪屿的烈士,改名为“英雄山”。2000年,鼓浪屿区人民政府在山上辟建“英雄园”。“英雄园”由纪念广场、纪念雕塑和纪念室三部分组成。据导游介绍,1949年9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解放了闽南大陆,形成对金门、厦门国民党军三面包围的态势。10月15日,这个兵团的31军、29军开始对厦门发起越海作战,当日18时,31军二七一团、二七七团各两个营的船队,分两路率先向鼓浪屿西南部进攻,冒着守敌猛烈的炮火,经过两昼夜的浴血战斗,在“旗仔尾山”下抢滩登陆,终于解放了厦、鼓全岛。
在“英雄园”内立有一块4米高的黑色花岗岩纪念碑,碑的正面中间镌刻着四个红色大字“烈宿同铭”,西侧分别介绍了二七一团团长王兴芳(山东潍县人),二七二团副参谋长张钦芝(山东海阳人)的名字、职务和殉职的日期。张钦芝(1924-1949),海阳人。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48年12月淮海战役中荣立一等功。1949年9月,在攻打厦门外围的嵩屿半岛指挥作战中牺牲。饮其流者思其源。厦门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永远铭记着为解放厦门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胶东烈士们。冷海强
安雨山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