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2 09:32:45
来源:水母网

王景文 口述 YMG记者 牟涛 通讯员 杨宏伟 记录整理
这是3张面额分别为“五分”、“壹角”、“伍角”的毛主席像邮票,这是山东战邮第一版毛泽东像邮票,是中国解放区邮票中的珍邮,也是全世界最早的毛泽东肖像邮票。而这套印制在1944年3月的邮票,正是在胶东地区设计印制的。十年前,我曾对此票的设计、印刷、发行等许多存疑问题进行过详细地考证研究,现在,为了纪念该票发行70周年,也为了宣扬胶东红色文化,我将这套中国珍邮名票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印制于1944年的珍贵邮票
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解放区邮政机构,都曾有过印制发行毛泽东像邮票的愿望,这除了对毛泽东的崇敬之外,还因为,国内外都有以国王、领袖、名人头像为邮票主图的传统,中华邮政时期的孙中山像邮票,就是一例。但考虑到当时的制版印刷条件,担心印制不好会有损领袖形象,所以都迟迟不敢印制。
1943年,山东的抗战形势明显好转,局部地区已开始反攻,前后方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年三四月间,毛泽东、朱德对山东作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接着,罗荣桓同志发表了号召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文章,《大众日报》还专门发表了题为“学习毛泽东思想、组织群众大多数”的社论。于是,革命领袖毛泽东的威望,在群众当中,更加提高,发行毛泽东像邮票,已成为广大军民的迫切要求。
1944年初,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做出了印制发行毛泽东像邮票的决定。山东解放区带头开创了印制发行毛泽东肖像邮票这个先例。
北海银行印钞厂和主席邮票
虽然山东解放区的基础条件相对好于其他解放区,但要印制好革命领袖的肖像邮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毕竟当时是在敌人重重封锁包围的抗日根据地里,物质、技术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试想,中华邮政印制孙中山像邮票,为保形象质量,还常花费巨资到外国去印,我们在穷山沟里,使用土法,承担这项任务,自然是困难重重。山东战时邮务总局考虑再三,将这项工作,交给了胶东战时邮务管理局,委托他们设法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以戴开文为首的胶东战邮局,接到省里下达的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认识到这是总局对胶东战邮局的信任。经过局长戴开文、秘书王光、邮务科长王武夫等领导成员反复慎重地研究,决定由王武夫、王光等同志负责,交由北海银行印钞厂和胶东《大众报》社印刷厂来设计印刷。北海银行印钞厂虽是当时胶东解放区水平最高的印刷厂家,但是条件也不怎么样。该厂隐蔽在牙山一带的小山沟里,为防敌人袭击破坏,驻地经常移动。尽管是“最高”,设备也很简陋,人才极端缺乏。从1938年银行成立以来,也一直未敢印制领袖肖像纸币。这次为了胜利完成这一任务,他们在战邮局的支持下,通过各种关系,专程派人到敌占大城市上海去购到一套照相制版设备,同时,还请来了能担此任的技术工人,使胶东的土山沟里,有了照相铜版的印刷能力。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在1944年3月,成功地印出了第一版毛泽东肖像邮票。该票采用毛泽东头像为主图,全套3枚,面值分别为伍分、壹角、伍角;颜色分别为深蓝、绿和深棕;纸质为白纸和报纸。图幅16×27毫米,全张20(4×5)枚,无齿孔,北海币值。
通过毛主席画像来制版
这样珍贵的毛主席像邮票是怎样制版的呢?据我接触到的资料,只有当年北海银行印钞厂的杨杰厂长,在回答采访人时曾提到过,他说:“当时,胶东战邮管理局送来一张毛主席像片……”,这句话他是不经意说的,弄不清究竟是“照片”,还是“画像”。依我推断,不大可能是“照片”,因为抗战时期,由于信息传递非常落后,在胶东地区,很难找到毛主席的“照片”,能找到一张手绘或印制的画像就很不错了。据史料记载,当时陈伯坚同志从延安回胶东,带回了一张毛泽东的正面半身画像,就成了胶东的新闻,把它作为毛主席的标准像片,广泛地仿制使用。
为了宣传领袖的形象,胶东的《大众报》、《群力报》等,每逢节日,都在头版刊登此画像,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小传。在我早年收藏的胶东解放区旧报纸中,就发现一张1946年《大众报》的“七一”专刊,第一版的显著位置,就登载此种画像。我们把它与毛泽东像邮票放到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出,两者的形象特点,完全一致!我分析,杨厂长所说的“像片”,只能是这幅画像。因此,它也就是胶东印制的毛泽东像邮票的原图了。
安雨山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