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6 10:21:11
来源:水母网
口述:王景文 整理:杨宏伟 YMG记者 牟涛
“胶东的最高政权机关是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是全胶东各界代表选举出来的。他受山东战事(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的领导,他下面领导东海区、西海区、北海区三个行政专员公署,一个南海区行政联合办事处专员公署,领导县政府。县政府领导区公所,区公所领导行政村公所……”这是一本1943年为扫除“文盲“在农民夜校使用的《农民文化课本》,其中讲到了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机构情况。
提起抗日战争时期,大家都感到很遥远,问起当年胶东根据地的情况来,多数人都不甚了解。例如,“胶东”,到底包括哪些地方?领导机构究竟是如何组成的?当时的“胶东行署”、“东海区”、“西海区”是怎么回事儿?……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很少人能说明白。这对我们宣传胶东红色文化是个较大的障碍。
我收藏的这本《农民文化课本》,基本上回答了这个问题。此书为抗战中期,1943年在穷山沟里印制发行的。这种为扫除文盲在农民夜校使用的课本,使用土制有光纸和最原始的石版印刷术印出来的。其中的26课,题目是“胶东抗日民主政权”,内容是介绍政权机构、行政区划、领导体系。大意是:胶东行政主任公署,下辖东、西、北三个海区专署,和一个南海区行政联合办事处。每个专署下面领导几个县政府,县下分设区公所,区下则是村公所。通常说来,“胶东战略区”是指胶莱河以东的全部半岛地区,即包括当今的威海、烟台、青岛以及潍坊市东部。为了便于战时统一领导,1946年下半年起,省政府曾一度将滨海区的北部,即日照以北的“滨北区”,划归胶东战略区领导,这是区划最大的胶东。
为何南海区叫行政联合办事处呢?这是因为当时南海区刚刚建立,行政领导能力还不完善,它的党委与兄弟区党委相同,政权名称却不用“专署”,暂用“联合行政办事处”的称谓。不过不久,也就改称“南海专署”了。这要有一个完善过程。抗战时期,许多临时县治,刚建立时,也不称“县”,而称“行署”,如文西行署、蓬东行署、栖东行署、招北行署等,后期才改称“县”,都是这个原因。
课文中提到“行政村”,何谓“行政村”?抗日根据地里,村一级是最基层的政权机构,村中设立村公所。但村庄大小不一,有的小村只有几十户甚至几户人家,不值得每个自然村都设村公所。村公所一般设立在较大的自然村,管辖周边较小的自然村,这一组村庄,就叫行政村。这样,有的自然村较小,就不算行政村。
课本里所讲的,是1943年时的胶东解放区机构设置,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1944年4月,奉省之命,主任公署改称“行政公署”(简称胶东行署);1945年5月至8月,曾一度在胶东领导中心的栖霞桃村一带,短期设置过中海专区,抗战胜利后撤销。
安雨山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