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红色文化频道
一棵古槐树见证浓浓战友情

2014-06-16 10:24:02

来源:水母网  



    YMG记者 牟涛 通讯员 郭晓华 摄影报道

    这是一张拍摄于1948年的合影照片,拍摄地点在龙口市东江街道董家洼村,照片里是风华正茂的解放军文工队队员们,而照片的背景则是一棵老槐树。60多年过去了,曾是文工队队员的84岁的袁克恩,向记者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70岁老人送来珍贵老照片

    2013年12月,龙口市70多岁高龄的王积荣老人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史料征集信息,想起了原电影公司老同事袁克恩有两张珍藏已久的老照片,当王积荣老人将这两张老照片送到史料征集工作人员手上时,这段珍藏了60多年的战友情得以曝光。

    现年84岁高龄的袁克恩老人,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胶东北海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队员、文工队队员。老人回忆,照片拍于1948年,是他和胶东北海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战友们在东江街道董家洼村古槐树下的合影。

    袁克恩自小多才多艺,思想上进,怀有强烈的报国志向。1946年,年仅16岁的袁克恩由蓬莱县立中学投笔从戎,被编入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也称北海剧团)。入伍后,受当时晋绥军区西北联政文工团的启发和影响,袁克恩随战友排演了《白毛女》、《南泥湾》、《兄妹开荒》等戏剧,在胶东各地演出。后来袁克恩又担任了战地宣传队的戏剧导演,导演了吕剧《赤叶河》、京剧《法门寺》和《群英会》等剧目。

    战地记者记录“古槐战友情”

    1948年,剧团随北海军分区政治部赴董家洼村驻防。袁克恩和战友们一进村就看见傲立在村中央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古槐树,心情特别激动,一个个围绕古槐树注视、仰望、惊叹不已,张开双臂在树下合拢着测量粗壮的树干,互相估摸猜测树的年龄。“驻防期间,宣传队经常与该村和周边村庄的老百姓在古槐树下举行军民联欢、演出节目,战士们平时读书学习、研究问题、排练剧目也集中在古槐树下,与古槐树产生了别样的情愫。”袁克恩老人回忆。

    说起照片的拍摄过程,袁克恩说,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巧遇到战地记者来采访,他大胆地提出以古槐树作背景为战士们拍照留念、鼓舞斗志的想法,记者欣然同意。于是宣传队的男女战士们高兴地集聚一起,有的迅速攀爬到树杈上等待,有的在树旁就地相依而坐,有的靠树干站立,组成了一幅战士和大树浑然一体的欢快、壮观场景,记者很快就拍下了这张充满朝气、浪漫、富有诗意的照片,留下了27名年轻战士“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人形象。在拍摄结束时,有15名战士主动热情地拖住袁克恩不放,在古槐树下站定,请求记者又加拍了一张,以表示对导演袁克恩的友情和尊重。

    大槐树下排练歌剧《刘胡兰》

    据袁克恩老人回忆,后期根据战争的形势和政治部的指示,战士们在这棵古槐树下赶排了歌剧《刘胡兰》,经过领导多次观看审查、彩排定型后,在胶东地区进行普及性地演出,对部队战士和地方广大群众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不少村庄也仿效学习,纷纷排练演出《刘胡兰》。1949年底,该剧在胶东军区下属的五个军分区(北海、东海、南海、西海、滨北)和青岛海防警备旅的汇演中,深受好评。1950年1月,还被特邀到烟台胜利剧场进行售票演出8场,场场爆满,轰动了胶东半岛,宣传队也成为北海军分区的优秀战斗集体。

    照片承载了袁克恩老人难以忘怀的战斗岁月、朴素纯洁的革命战友情愫,老人告诉记者,每当他翻看照片时,就会想起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2001年5月,我到北京和宣传队的一些老战友聚会,我们回忆最多的就是当年在古槐树下排练的情景,那段战友情永不磨灭。”袁克恩老人说,自己曾在2012年夏天,专程赶到董家洼村,去看望这棵老槐树。面对苍劲的古槐,8旬老人思绪万千,并写下一首诗寄托自己对战友们的思念:古槐坚挺逾千载,阅尽世间兴与衰,当今国强民安定,万望战友都健在。

安雨山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集团介绍 | 集团邮箱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烟台日报社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