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4 16:39:23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9月4日讯 (YMG记者钟嘉琳摄影报道)8月31日晚,由京剧名家王蓉蓉领衔主演的大型京剧现代戏《党的女儿》亮相烟台大剧院,生动感人的演出收获烟台观众的广泛赞誉。“演英雄”更要“学英雄”,演出当日上午,记者跟随王蓉蓉及其演出团队参观了胶东革命纪念馆,演员们感受胶东大地的百年激荡,经历了一场触动灵魂的“红色洗礼”,更为当晚的演出汲取了充分的精神养分。
30余名演员重温峥嵘岁月
8月31日上午十点,迎着初秋明媚的阳光,30余名《党的女儿》演出成员来到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主题馆———胶东革命纪念馆,追寻革命脚步,重温峥嵘岁月。
在西海地下医院幻影成像屏幕前,看到年幼的孩子被敌人沉井而亡,只为保护秘密疗伤的战士,很多演员红了眼眶。“我们原本对胶东革命历史并不熟悉,今天却多次被打动。胶东革命史是一段极不平凡的历史,胶东革命精神的力量直抵灵魂。”现场,在《党的女儿》中饰演主角田玉梅女儿的北京京剧院一团青年花旦演员索明芳很受触动。在长津湖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第27军,也就是胶东组建的九纵,一个连120多名指战员担任伏击任务。为防止暴露,战士们在零下40度的严寒里,埋伏在雪地上,一动不动,整整一夜。第二天,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值得敬佩。”让北京京剧院梅派青衣演员路洁感动的,是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更是勇敢无畏的胶东革命精神,“这一上午的参观和学习一定会给我们今晚的演出带来新的助力,对我们日后对革命人物的塑造、揣摩也很十分有帮助。”
胶东党组织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挺身而出,50万胶东儿女义无返顾赴战场,胶东支前民工达到280万人次,烟台成为全国解放最早、最大的港口城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加快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一上午的时间里,胶东的革命历程、先烈的光辉事迹图文并茂得呈现在演员们的眼前,叩问心扉、直抵灵魂。“那么多胶东革命烈士年纪轻轻就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和平岁月里,重温英雄的动人事迹,心充满自豪和感动,信念也更加坚定。”王蓉蓉对记者说,“今晚演出团队的演员们大多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我觉得大家不仅要演英雄,更要学英雄,只有我们自己先被感动,才能在舞台上感动观众。”一场不忘初心之旅,让演员们信念更加坚定,心中充满力量。

《党的女儿》点燃港城“戏曲热”
现代京剧《党的女儿》以江西为故事发生地,描写红军长征期间、白色恐怖下的普通共产党员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下建立基层党组织,坚持顽强斗争,讴歌了年轻的基层女共产党员为了完成革命任务坚守革命信仰而献身的精神。
在当晚的演出现场,王蓉蓉立足人物角色,声情并茂,准确诠释了剧中“田玉梅”质朴、端庄、正气的人物形象。同时,老生演员杜喆扮演的反派人物马家辉,以及裘派花脸演员方旭扮演的七叔公等,人物塑造都非常出彩。现场,一些经典唱段引得不少观众潸然泪下。观众用一次次热烈掌声表达对演出的肯定。
演出不仅吸引了众多的老年观众,也不乏年轻人。“演出非常吸引人,京剧真的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京剧有节奏感,服装和唱腔也非常美,激发了我们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和热情。”来自烟台大学人文学院的张峰告诉记者,“希望烟台大剧院能引进更多的戏曲演出,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院,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国粹艺术。”观众王女士告诉记者说:“每年有这么几次大戏,简直是一种享受。相比较传统京剧的一桌两椅,这次《党的女儿》的舞美道具堪比大型话剧演出,堪称视听盛宴。”
当王蓉蓉亮相时,叫好声一片,部分观众起立致敬。时隔多年再度饰演田玉梅一角,王蓉蓉的演唱更加成熟。她从人物出发,运用自己大青衣的行当要求和手段,准确诠释了田玉梅质朴、端庄、正气的人物形象。王蓉蓉表示,她现在对于田玉梅这个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刻,表演也更加丰富。“《党的女儿》一方面在艺术上有很大创新,吸收了很多江西的民间小调,并和京剧巧妙融合,非常好听;另一方面,是讴歌英雄的作品,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王蓉蓉表示。
烟台素有“京剧码头”的美名,多次来烟的王蓉蓉对烟台的戏曲文化底蕴非常了解。“想要促进京剧传承,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演出,不仅要让有能力的中年演员多演,更有给年轻演员多创造演出机会和条件,为振兴京剧事业储备力量。”王蓉蓉说。
戏曲之美,“惊艳”一座城。在烟台,传统戏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振兴“京剧码头”,传承戏曲文化,烟台着眼戏曲事业长远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全市戏曲发展“十三五”规划,激励全市戏曲院团投向胶东红色文化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全市创排推出了现代京剧《烟台解放》、《党员登记表》,新编历史剧《闯王进京》,现实题材吕剧《感动中国刘盛兰》、《登海梦》,京剧《寸草心》等,成绩斐然。今年,由市吕剧院创排的现代吕剧《西海地下医院》在烟台大剧院成功首演,全剧故事情节曲折感人,展现出了抗战时期胶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构建多维度戏曲传承发展体系,汲取红色文化养分,讲好烟台故事,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推进传统戏曲深入人心,实现文化惠民。
春雁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